资治通鉴(汇评精注)(套装共6册).pdf
《资治通鉴(汇评精注)(套装共6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汇评精注)(套装共6册).pdf(4357页珍藏版)》请在汇文网上搜索。
1、总录欢迎加共享书屋,分享微信gxswno12,得到APP,喜马拉雅,混沌,樊登读书会等等海量资源分享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册)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册)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三册)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四册)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五册)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第六册)图书在版编(CIP)数据汇评精注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李翰等整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5ISBN978-7-5502-7373-3汇司李中国历史古代史编年体资治通鉴注释K204.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59609号书名汇评精注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著李翰等整理责任编辑肖桓冯益萍出版发北京联合
2、出版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街83号楼9层邮编:100088策划经销智品天下图书(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西区15号楼1层1515号邮编:100022印刷三河市九洲财鑫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01230毫1/32印张111字数5000千字版次2016年5第1版2016年5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8-7-5502-7373-3定价198.00元录前卷第周纪卷第周纪卷第三周纪三卷第四周纪四卷第五周纪五卷第六秦纪卷第七秦纪卷第秦纪三卷第九汉纪卷第汉纪卷第汉纪三卷第汉纪四卷第三汉纪五卷第四汉纪六卷第五汉纪七卷第六汉纪卷第七汉纪九卷第汉纪卷第九汉纪卷第汉纪卷第汉纪三卷第汉纪四卷第三汉纪五
3、卷第四汉纪六卷第五汉纪七卷第六汉纪卷第七汉纪九卷第汉纪卷第九汉纪卷第三汉纪卷第三汉纪三卷第三汉纪四卷第三三汉纪五卷第三四汉纪六卷第三五汉纪七卷第三六汉纪卷第三七汉纪九卷第三汉纪三卷第三九汉纪三卷第四汉纪三卷第四汉纪三三卷第四汉纪三四卷第四三汉纪三五卷第四四汉纪三六卷第四五汉纪三七卷第四六汉纪三卷第四七汉纪三九卷第四汉纪四卷第四九汉纪四返回总录资治通鉴百九四卷(宋)司马光撰宋刻本半页字字双同左右双栏正书影资治通鉴百九四卷(宋)司马光奉敕撰清嘉庆21年(1816)陵胡克家刻本卷端书影读通鉴论三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4年(1865)湘乡曾刻本书名页书影读通鉴论三卷(清)王夫之撰清同治4年(1865)
4、湘乡曾刻本卷端书影前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化典籍中最为辉煌的部,它是先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主”的杰作。在这独具匠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学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蒙古国学,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早晨进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体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泽东对资治通鉴
5、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七遍之多,这也是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然,历史永远会带有时代的印记,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为君王鉴史的初衷表现于诸多,例如主脉强调帝王沿轻视经济。从该书语上讲,很多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史记汉书那样,读起来能得到学享受。然这些都丝毫不能撼动资治通鉴在整个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正如四库全书中评价的那样,资治通鉴“罗宏富,体精深,为前古所未有”。为充分体现这部巨著的独特风貌,我们将资治通鉴的原重新进点校,并配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插图,具有直观具象的式以图释,图体现古书风貌。为读者拨开历史厚重浓密的云雾,从我们的先贤那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展读这部资治
6、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良苦。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的古代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为所。这才是近千年以前的司马光倾主编资治通鉴和近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注释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框同原版纸书。卷第周纪起著雍摄提格(公元前403年),尽黓困敦(公元前369年),凡三五年。威烈王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光:闻天之职莫于礼,礼莫于分,分莫于名(名:名位,名分,即官职。)。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夫是也。夫以四海之
7、,兆民(兆民:众多民。兆,形容数量多。) 之众,受制于,虽有绝伦之,世之智,莫不奔服役者,岂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夫,卿夫治庶。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腹之运,根本之制叶;下之事上,犹之卫腹,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国家治安。故:天之职莫于礼也。王序易,以乾坤为。孔系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以陈,贵贱位矣。”君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于君之际,未尝不惓惓也。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归之,天命之,君之分,当守节伏死已矣。是故以微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君吴,则太伯矣。然宁亡国不为者,诚以礼之节不可乱也
8、。故:礼莫于分也。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名不著,器(器:指因等级有别享不同的车马服饰等。) 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请繁缨,孔以为不如多与之。惟名与器,不可以假,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为政,孔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所措。夫繁缨,物也,孔惜之;正名,细务也,孔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于微成于著,圣之虑远,故能谨其微治之;众之识近,故必待其著后救之。治其微,则寡功多;救其著,则竭不能及也。易:“履霜,坚冰”,书:“万”,谓此类也。故:分莫于名也。呜呼!幽、厉失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 汇评精注 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