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材料科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
《陶杰《材料科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杰《材料科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498页珍藏版)》请在汇文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晶体学基础第2章固体材料的结构第3章固体中的扩散第4章凝固第5章相图第6章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第7章晶体缺陷第8章材料表面与界面第9章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第10章非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与变形机制第二部分典型例题第三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晶体学基础1.1 复习笔记一、晶体的周期性和空间点阵1晶体与晶体学(1)晶体定义及特征 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天然矿物。 晶体的特征是指均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有限性等。(2)非晶体非晶体是指物质的结构基元仅具有短程有序的排列,而没有长程有序排列的固体。(3)单晶体单晶体是指内部原子排列具有连续长程有序规律的晶体
2、。(4)多晶体多晶体是指由许许多多的晶体颗粒所组成的固体物质。(5)液晶定义及特点 液晶是指性质介于晶体与无定形体之间,其结构基元的排列具有一维或二维近似长程有序的物质。 液晶具有各向异性、有机化合物凝聚体的特点。2晶体点阵与空间点阵(1)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组成晶体的结构基元依靠一定的结合键结合后,在二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2)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指将晶体结构中某一类等同点挑选出来,它们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空间几何图形。二、布拉菲点阵1布拉菲点阵的概念及类型(1)布拉菲点阵布拉菲点阵是指用位于基元平衡位置的几何点替代每一个基元,结果得到一个与晶体几何特征相同、但无
3、任何物理实质的几何图形。 单胞在空间点阵中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小单元,这个基本小单元通常是一个平行六而体,整个点阵可以看作是由这样一个平行六面体在空间堆砌而成,这个平行六面体称为单胞。 晶胞如果在单胞的结点位置上放置一个结构基元,则此平行六面体就成为晶体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元,称为晶胞。 单胞选取原则a要能充分反映整个空间点阵的周期性和对称性;b单胞要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c所选取单胞的体积要最小。(2)点阵常数点阵常数,又称晶格参数是指单胞的三个棱边长度a、b、c及其夹角、这6个点阵常数,或者说3个点阵矢量a、b、c。2七大晶系和14种布拉菲点阵表1-1 七大晶系和14种布拉菲点阵三、晶向指数
4、与晶面指数1晶向指数的确定步骤(1)以晶胞的某一阵点为原点,三个基矢为坐标轴,并以点阵基矢的长度作为三个坐标的单位长度;(2)过原点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标定的晶向AB,这一直线必定会通过某些阵点;(3)在直线OP上选取距原点O最近的一个阵点P,确定P点的坐标值;(4)将此值乘以最小公倍数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上方括号,uvw即为AB晶向的晶向指数。2晶面指数的确定步骤(1)对晶胞作晶轴X、Y、Z,以晶胞的边长作为晶轴上的单位长度;(2)求出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如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截距为);(3)取这些截距数的倒数;(4)将上述倒数化为最小的简单整数,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该晶
5、面的指数,一般记为(hkl)。四、晶面间距、晶面夹角和晶带定理1晶面间距低指数的晶面其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面的面间距小,晶面间距d与点阵常数之间具有如下确定的关系(1)对立方晶系(2)对正交和四方晶系(四方晶系中,ab)(3)对六方晶系2晶面夹角两个晶向u1v1w1和u2v2w2之间的夹角有如下的关系。(1)对于立方晶系,晶面指数与其法线指数相同,故晶面夹角与其法线夹角可用同一公式(2)对于正交或四方晶系,u1v1w1和u2v2w2之间的夹角的关系为(3)对四方晶系,二晶面(h1k1l1)和(h2k2l2)之间的夹角的公式为(4)对于六角晶系,u1v1w1和u2v2w2二晶向间的夹角和h1k1
6、l1)和(h2k2l2)二晶面之间的夹角,其计算式分别为3晶带定理(1)晶带晶带是指相交于同一直线(或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2)晶带定理晶带定理是指晶带轴uvw与晶带的任一晶面(hkl)之间均满足hukvlw0的关系。五、晶体的对称性1宏观对称元素(1)对称面定义对称面是指晶体通过其作镜像反映而能复原的平面,用符号“m”表示。(2)对称轴(旋转) 围绕晶体中一根固定直线作为旋转轴,整个晶体绕它旋转2/n角度后而能完全复原,该轴称为晶体的n次对称轴。 重复时所旋转的最小角度称为基转角a。 n与之间的关系为n360/。 对称轴类型及表示方法a1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1;
7、b2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1,国际符号为2;c3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3,国际符号为3;d4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4;e6次对称轴,习惯符号为L4,国际符号为6。(3)对称中心(反演)若晶体中所有的点在经过某一点反演后能复原,该点称为对称中心。(4)旋转反演轴 晶体绕某一轴回转一定角度(360o/n),再以轴上的一个中心点作反演之后能得到复原,此轴称为旋转反演轴。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只有八种最基本对称元素:L1、L2、L3、L4、L6、i、m、Li4。232种点群(1)32种点群对称要素表1-2 32种点群表1-3 各晶系中与国际符号三位相应的方向晶系国际符号中三位的方向晶系国际符
8、号中三位的方向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a、abc、abc、a、2abc、a、ab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a、b、cba(2)晶族的分类 低级晶族是指对称型中无高次轴,分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以及斜方晶系; 中级晶族是指对称型中只有一个高次轴,分为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和六方晶系; 高级晶族是指对称型中高次轴多于一个。3微观对称元素微观对称元素是指微观特有的对称元素,主要有如下几种:(1)点阵沿着点阵中某一方向上任何两点的矢量进行平移,点阵可以复原,则该方向的轴线称为平移轴(2)晶体内部的相同部分绕一轴线周期转动,并且附以轴向平移可以得到重复,改轴线称为螺旋轴。(3)滑移面是指晶体内部的相同部
9、分沿平行于该面的直线方向平移后再反演而会得到重复的面。4空间群空间群是指把宏观对称元素的点群与微观对称元素的螺旋轴、滑移面结合作为一部分,将其与平移再组合而形成的对称群。六、极射投影1参考球和极射投影(1)将一很小的晶体或晶胞置于一大圆球的中心,这个圆球称为参考球。(2)极射投影法是指一种由球面直角坐标系,即经纬网通过投影转绘而成平面网的方法。2吴氏网吴氏网是指球网坐标的极射赤面投影。3标准投影图标准投影图是指以晶体的某个晶面平行于投影面作出全部主要晶面的极射投影图。第2章固体材料的结构2.1 复习笔记一、基础知识1原子结构(1)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及其所围绕的原子核组成的。(2)原子质量M等于原
10、子中质子和中子之和的平均数,是原子数量为阿伏伽德罗数NA的质量。(3)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内含有不同中子数的相同元素的原子。2能级图和原子的电子结构(1)量子数 主量子数,n为正整数; 每个量子壳层内的能级数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l决定,磁量子数ml给出每个角量子数的能级数和轨道数; 每一轨道上只存在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自旋量子数ms为1/2。(2)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图2-1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3)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服从泡利不相容原则、能量最低原则和洪特规则。 泡利不相容原则是指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能量最低原则是指
11、电子优先占据能级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 洪特规则是指电子在等价轨道中分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或自旋平行)。(4)原子价原子价是指一种原子与其他元素化合的能力。(5)原子稳定性原子倾向于或者填满其外壳层sp能级,使之具有8个电子,或者让它们完全空着。假如原子的价数是0,即没有电子参与化学反应,则该元素是惰性的。3周期表与周期性(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指将已发现的元素按其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分组分周期排列成的表; 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大主量子数,即电子层数; 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与某些电子层中的
12、电子数有关;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则是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进行的; 外层电子填充在d轨道的元素都称为过渡族元素; 外层电子填充在4f轨道上的元素都称为镧系元素; 从能级图可知,对过渡族元素都是变价的。(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半径周期变化规律a对于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零族元素的范德瓦耳斯半径除外)。b同一族中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周期变化规律a第一电离能的定义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使基态的气体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价气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b电离能周期变化规律第一,对于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
13、离能依次增大,最左边的碱金属具有极小值,最右边的零族元素具有极大值;第二,同一族中,自上而下,随原子半径的增大,核的吸引力相应减小,原子越易失去电子,所以电离能依次减小。c第一电子亲和能定义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一价气态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第一电子亲和能。d第一电子亲和能周期变化规律第一,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核的吸引力增强,电子亲和能增大;第二,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电子云密度增大,电子间的排斥力增强,电子亲和能减小;第三,不论是同一周期还是同一族,电子亲和能都没有很明显的变化规律。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4晶体中的原子结合(1)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主要有金属键、共价键、
14、离子键和分子键四类。 金属键金属中原子大多以金属键相结合。 共价键亚金属大多以共价键相结合。 离子键离子键是指失掉电子的正离子和得到电子的负离子依靠静电引力而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化学键。 分子键(范德瓦耳斯链)分子键是指以弱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2)结合能 两个原子相距无限远时,即r时,原子间的作用力总为0,可以令此时的势能值E为参考值,取其为0; rr0时,吸引力大于斥力,(r)0; rr0时,斥力大于吸引力,(r)0; 当rr0时,吸引力和斥力平衡,(r)0。(3)不同类型结合键的特性 键结合的多重性; 不同键结合的特性存在主次之分。二、金属及合金相的晶体结构1典型金
15、属的晶体结构 三种常见结构a面心立方点阵(A1)第一,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4;第二,面心立方晶胞中,a不是原子间的最近距离,沿其面对角线(110)方向原子排列最密集,故最近原子间距a;第三,面心立方结构的配位数是12;第四,致密度为式中,n是晶胞中原子数;v是一个原子(刚性小球)的体积;V是晶胞体积。b体心立方结构(A2)第一,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为2;第二,体心立方结构中,原子沿立方体对角线方向上排列得最紧密。设晶胞的点阵常数为a,则原子间距;第三,体心立方结构配位数等于8;第四,其致度为c密排六方结构(A3)第一,密排六方结构晶胞内原子数为6;第二,密排六方结构的配位数等于12;第三,最
16、邻近的原子间距d=a,故可算出密排六方结构的致密度为74。 多型性晶体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即具有同素异晶性,称为多晶型性。 最紧密堆积方式a六方最紧密堆积六方最紧密堆积是指球体在空间中按照ABAB的层序来堆积。b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是指球体在空间中按照ABCABC的层序来堆积。 最紧密堆积中的空隙n个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时,整个系统四面体空隙数为2n个,八面体空隙数为n个。 金属原子半径a金属原子半径的定义如把金属原子近似地看成刚性小球,则在晶体中最近邻的原子中心间距的一半就等于刚性小球的半径,称为金属原子半径。b金属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晶体结构的配位数降低时,原子半径也随之
17、减小。2合金相的晶体结构(1)基本概念 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元是指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而且能独立存在的物质。 合金相合金相是指从组织角度说明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以及成分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组织是指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由不同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合金相所组成的总体。 合金相的分类合金相分为固溶体和化合物两类。(2)固溶体 固溶体的基本特征a溶质和溶剂原子占据一个共同的布拉菲点阵,且此点阵类型和溶剂点阵类型相同;b有一定的成分范围;c具有比较明显的金属性质。 固溶体的分类a按照溶
18、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位置分为置换式固溶体和间隙式固溶体;b按照固溶体溶解度大小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c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特点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同溶体;d根据溶剂组元的类型不同分为一次固溶体和二次固溶体。第一,一次固溶体是以纯金属元素为溶剂而形成的固溶体,通常所到说的固溶体就是指这一类;第二,二次固溶体和缺位固溶体是以化合物为溶剂、组元元素之一为溶质而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a组元的晶体结构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类型相同,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b原子尺寸因素原子尺寸因素是指形成固溶体的溶质原予半径与溶剂原子半径的相对差值大小,常以R表示R(RARB)/RA1
19、00式中,RA、RB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原子的半径。RDbD1的原因(其中,Ds、Db、D1分别是表面扩散系数、晶界扩散系数及体扩散系数)在所有的缺陷中,表面的能量最高,晶界的能量次之,品粒内部的能量最小。因此,原子沿表面扩散的激活能最小,沿晶界扩散的激活能次之,体扩散的激活能最大。(4)在多晶体金属中的扩散a原子的扩散系数实际上是体扩散和晶界扩散的综合结果;b晶粒尺寸越小,金属的晶界面积越多,晶界扩散对扩散系数的贡献就越大。(5)温度对晶界扩散的影响a温度较低时晶界扩散激活能比体扩散激活能小得多,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b温度较高时晶体中的宅位浓度增加,扩散速度加快,体扩散起主导作用。(6)晶体中
20、的位错对扩散的促进作用在较高温度下,位错对扩散的贡献并不大,只有在较低温度时,位错扩散才起重要作用。六、反应扩散1反应扩散的过程(1)反应扩散定义伴随有相变过程的扩散,或者有新相产生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或者相变扩散。(2)反应扩散包括两个过程a在渗入元素渗入到基体的表层,但是还未达到基体的溶解度之前的扩散过程;b当基体的表层达到溶解度以后发生相变而形成新相的过程。2反应扩散动力学反应扩散动力学主要研究的问题(1)反应扩散速度;(2)扩散过程中相宽度的变化规律及生成相的产生顺序。第4章凝固4.1 复习笔记一、液体的性能与结构1液态金属的结构(1)金属的结晶结晶是指液态金属转变为金属晶体的过程。(2
21、)液态金属物理性质 金属的熔化潜热远小于其气化潜热; 金属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仅为35左右; 金属的熔化熵Sm相对于固态时由室温至Tm之间熵变S有较大的增加; 金属液、固两态的热容量差别不大; 在熔点Tm附近的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平均间距比固态稍大些;原子配位数比密排结构的晶体稍小些。(3)液态金属具有与固态金属相近似的结构。2高分子溶液(1)高聚物的溶解 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分子扩散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成为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的过程。 高聚物的溶解的两个阶段为溶胀和溶解。(2)高聚物溶解的热力学解释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平衡体系,能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混合自由能Gm0,即 Hm0,溶解能自动进行;
22、 Hm0,溶解能自动进行; Hm0,即溶解时吸热。T丨Sm丨丨Hm丨时,溶解才能自动进行。(3)溶剂选择 极性相似原则极性大的高分子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高分子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溶度参数常用内聚能密度(CED)来表示,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内聚能密度相近时,高分子能很好地溶解于这一溶剂。 溶剂化原则溶剂化原则是指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致使溶质分子彼此分离而溶解于溶剂中。(4)高分子链在溶液中的构象 在溶液中高分子以被溶剂饱和的线团形式存在; 在高分子溶液中,除了线团的移动和转动外,还有线团链段的连续运动。其结果是线团的构象不断变化着,其最可能
23、的构象是黄豆状的椭圆体。(5)高分子稀溶液 高分子稀溶液是真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是能用热力学函数描述的稳定体系。 在高分子溶液中存在着链段与链段之间的作用力以及链段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链段与链段之间的作用力倾向于使高分子彼此接近而凝聚;链段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高分子彼此分离而溶解,并使分子链趋于伸展而变刚,显然这种力相当于链段间的斥力。 温度,又称弗洛利温度,是指一种高聚物对每一种溶剂均可找到使这两种作用力达到平衡的温度。 溶剂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使这两种作用力达到平衡的溶剂。(6)高分子浓溶液高分子浓溶液有高聚物的增塑、高分子溶液纺丝、凝胶和冻胶、涂料及黏合剂
24、等。 浓溶液特性a临界浓度是指当高分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直到自由溶剂全部被高分子吸收而成为“内含”的溶剂时的浓度。b溶剂全部吸收还不足以达到临界浓度时称超临界浓度。c高分子浓溶液黏度很大,而且随浓度增加而迅速增大。 高分子凝胶a冻胶,又称次价凝胶,是指饱含着溶剂的又不能流动的整体。b共价凝胶,又称凝胶,是指当高分子线团之间由化学共价键交联在一起,即使加热,也不会变成溶液的凝胶。 高聚物的增塑a增塑剂是指为了改变某些高聚物的使用性能或加工性能。b增塑剂的增塑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增塑剂加入导致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减弱。 高聚物的共混高聚物的共混是指以一种弹性体和一种塑性体相混合,按照不同的配比可以
25、随意的得到性能不同的材料。二、金属的凝固与结晶1纯金属的凝固(1)金属的凝固过程 过冷现象和过冷度a过冷是指纯金属的实际凝固温度Tn总比其熔点Tm低的现象。b过冷度是指Tm与Tn的差值T。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纯金属液、固两相的吉布斯自由能a液相吉布斯自由能b固相吉布斯自由能c一定温度下液、固两相吉布斯自由能的差G即表示转变驱动力,G越大,转变驱动力越大。因而,纯金属液一同转变驱动力G取决于过冷度T,过冷度越大,转变的驱动力也越大。 结晶的一般过程a形核b长大(2)形核形核方式有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两种。 均匀形核过冷度是形核的必要条件,而熔液中客观存在的相起伏和能量起伏也是均匀形核的必要条件,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科学基础 陶杰 材料科学 基础 笔记 典型 考研 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