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pdf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pdf(26页珍藏版)》请在汇文网上搜索。
1、 I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 (报批报批稿稿)编制说明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 二零二零二二二二年年二二月月 II 目 录(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二)工作简况.2 2.1 任务来源.2 2.2 主要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3 2.3 标准主要起草人.3 2.4 标准主要起草人介绍.4 2.5 主要工作过程.6(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10 3.1 编制原则.10 3.2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11 3.3 主要创新点.17(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17(五)标准水平分析.19(六)与有关
2、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20(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23(八)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建议.23(九)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含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建议.23(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23(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24 1(一)(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是一项基础性的海洋调查工作,其调查成果包括水深图、海底地形图、海底地貌图等,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建设、海底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现有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手段包括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底地貌调查、无人船(艇)海底地
3、形地貌测量、无人自治潜水器海底地形调查等,应用于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调查载体多样化,调查范围涉及到港湾、河口、近海、深远海和大洋、极地等区域。当前,国内、外针对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作业流程不规范、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保障数据质量。同时,原有海洋调查规范适用的调查比例尺是 1:10 万-1:100 万,一些调查技术指标要求过低,不利于提高调查成果质量。随着海洋调查精细程度需求的提高及海洋工程建设需要,目前,多波束全覆盖可以实现1:10000 等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相应的对于导航定位精度、坐标系统、投影方式等都需要给出更新的技术要求(调查技术指标
4、、技术要求确定过程详见意见汇总表、审查会议纪要和专家审查意见)。为了保证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观测监测分技术委员会专家在对标准进行立项审查时,建议根据最新编制的海洋调查标准体系(2017 年 4 月版本)对手段进行分类,分别编制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多波束测深技术要求等海洋行业标准。2 此次编制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属于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专业类别下的推荐性海洋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采用单波束进行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技术设计、外业勘测、内业资料处理、成果检查、资料归档等各环节,提高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技术水平和成果质量,以满足海洋调查工作实际需要。该
5、标准的制定可实现我国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的标准化处理和规范化应用,满足高精度、大范围、高效、高可靠性以及高更新率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要求,为港湾、河口、近海等区域的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支撑。(二)工作简况(二)工作简况 2.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计划项目编号 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组织申报 2017 年度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国海科字2016449 号),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编制海洋行业标准 深远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要求,经审批后获得立项,详见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 2017年度海域使用分类等 93 项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
6、目的通知(国海科字2017459 号)。计划项目编号:201710075-T。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征询行业相关单位意见以及审查会议专家组意见,建议将原申报标准名称中的“深远海”三个字删掉,并按照主要工作内容和调查手段分成两个标准,分别编制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3 多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由于当初立项的时候,立的是一个标准,只有一个计划项目编号,经过与海洋局科技司和海洋标准化委员会相关领导的沟通,最终商定:将原立项标准深远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要求名称改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多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按程序进行报批;另外将分出来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 按照快速通道程序重
7、新申请立项以获得计划项目编号。因此,在 2018 年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重新申请立项,并顺利获批,具体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8 年自然资源(海洋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826 号),新申请立项的标准名称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标准计划项目编号为 2018100121-T。2.2 主要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主要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为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3 标准主要起草人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主要起草
8、人:吴自银、王明伟、李守军、黄辰虎、关永贤、罗孝文、赵荻能、尚继宏、肖波、周洁琼、蒲进菁、唐梓力、梁效林、王锋。表 2.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主要工作 姓 名 所在单位 职称 在项目中任务分工 4 吴自银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标准编制负责人,负责编制过程中的人员、部门组织和协调,对标准质量、技术要求总体把关。王明伟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负责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承担标准主要章节起草工作,参与主要章节的修订和论证工作。李守军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提出标准整体框架性思路,组织标准编写各关键环节,对标准关键措辞和技术指标做出论证决策,是标准
9、编制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黄辰虎 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 教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调查数据处理要求和数据处理质量检核要求。关永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主要包括外业技术报告要求。罗孝文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依据框架思路设计标准主要内容结构,负责标准立项材料编报,负责标准具体的检查和技术论证工作,作为经办人组织并落实标准起草、修订、论证各关键环节。赵荻能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单波束测深数据采集要求和资料处理技术要求编写。尚继宏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
10、,包括资料处理与汇编要求。肖波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资料处理与汇编要求。周洁琼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报告编写要求。蒲进菁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报告编写要求。唐梓力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资料检查要求。梁效林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要求。王锋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师 承担主要章节的修订工作,包括数据处理与成果编绘要求。2.4 标准主要起草人介绍标准主要起草人介
11、绍 1.吴自银吴自银,男,博士,二级研究员,浙江省特级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 5 任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重点层次(2016)、“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9),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海洋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控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是我国最早开展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建立了我国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理论体系,突破
12、了复杂浅海地形地貌一体化智能探测和大面积高效探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对中国近海地貌与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推动了中国海高分辨率海底地貌学与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金、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30 余项。主编专著与图集 5 部,其中英文著作 1 部,还参编著作 10 部;在 ISPRS PRS、IEEE TGRS、STOTEN 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7 件,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 4 件;相关成果转化为国家与行业标准 6 项、软件产品 12 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排名 4),
13、省部级奖励 14 项,其中,特等奖 3项、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6 项。研究成果已经服务于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中国海海底命名、海洋专项调查与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标准编制负责人,总体规划、组织协调。2.王明伟王明伟,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任职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一直从事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与应用研究工 6 作,在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研发、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 SCI/EI 检索 7 篇;申请专利 8 项。标准主要起草人,承担标准的编制工作。3.李守军李守军,男,博士,教
14、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任职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一直从事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与应用研究工作,在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研发、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相关技术方法与研究成果为我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国际海底地形命名和重大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性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海洋调查专项、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专项、海洋工程勘测等课题 16 项。发表学术论文 39 篇,其中SCI/EI 检索 17 篇;申请专利 25 项,其中发明专利 19 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获得科技奖励
15、 7 项。标准主要起草人,承担标准的编制工作。2.5 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工作过程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获准承担上述标准编制任务后,联合参与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的结构框架、关键技术和标准适用范围,对标准编制的各环节和时间节点进行了统筹安排。起草小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调研和技术研讨,起草标准文件,进行标准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形成标准报批稿。2018 年重新立项时,申 7 请走快速流程,直接进入评审环节,未开展征求意见。具体过程如下:(1)2016 年 10 月,成立标准项目申报小组,进行标准编制项目申报。(2)2017 年 1 月至 2 月,编制标准初稿。2017 年 3 月,参加
16、海洋调查标准体系工作会议,讨论标准技术要求、适用范围等;参加标准立项审查会议明确行业标准在海洋调查标准体系中的定位、专业归类划分。(3)2017 年 9 月,形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准备征求行业相关单位及专家意见。(4)2017 年 10 月-11 月,通过原国家海洋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并发函向行业相关单位及专家征求意见 23 份,得到回复意见 21 份。(5)2017 年 12 月,对征求意见进行梳理汇总,修订完善行业标准,形成送审稿,2017 年 12 月 24 日进行标准送审稿专家会议审查,审查组一致同意该项标准通过审查。(6)2018 年 1 月-3 月,根据审查会议专家组提出的修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单波束测深技术要求 海底 地形 地貌 调查 波束 测深 技术 要求 报批 编制 说明
